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,张策一直在思考:如何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价值,如何带领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创业之路……
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,在农村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,怎样才能走出一条“干给农民看、带着农民干、帮着农民富”的成功创业之路,一直是张策思考的问题。经过走访调研,他发现安陵镇处于鄢陵县城乡接合部,不是花木主产区,土地流转现象十分普遍,附近农户多是到县城打工补贴家用。而鄢陵县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基地,随着全国经济大发展、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,在绿化苗木需求量上升的市场拉动作用下,鄢陵的花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。
在创业过程中,张策一方面积极向花木专家和有经验的花木种植户虚心学习请教,向实践学习,尽快成为花木行业的“行家里手”;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,依靠技术力量保障公司发展。通过熟人介绍,张策结识了县林业局一位专家,并经过专家引荐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授做技术顾问。在两位专家的指导帮助下,张策团队掌握了樱花反季嫩枝扦插技术。
2010年春天,张策租用的1亩土地共培育出6万余株樱花苗,扣除成本后挣到了近10万元。其实,第一年合作社也就是三个小伙伴在撑着,说白了就是自己种地,根本没和村民有啥合作。“以前,村民觉得你一个大学生村官也没做出什么成绩,凭什么相信你。看到1亩地可以挣这么多钱,有的村民就坐不住了。”张策说,这时候他知道时机对了,就积极吸纳农户成为社员。
公司用“滚雪球”的方式发展成为目前资产规模800万元、占地360亩的科技型种苗培育企业。
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验,张策的合作社在花木新优品种引种、繁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完善的生产技术方案,逐渐形成了一套“引种→繁育→示范→推广→主导市场”的发展经营模式,成为鄢陵花木行业的领头羊。
张策介绍,几年来,公司挣了钱后就继续扩大种植面积,用“滚雪球”的方式发展成为目前资产规模800万元、占地360亩的科技型种苗培育企业。同时,公司也朝着园林绿化、景观设计等多元方向发展,不断拓展经营范围。
“合作社这种方式,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,解决创业初期资金、场地难题,是一个多赢的选择。”张策介绍,目前,合作社采取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。几年来,先后吸纳120多户花农为社员,累计为社员无偿提供苗木近20万株、价值40万元,并免费为社员提供优质花木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。2015年,合作社生产苗木300万株,指导合作社成员生产苗木1500万株,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,真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。
“我觉得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用考虑太多,说什么专业不对口,只要肯伏下身下去学习,不管哪个行业,三五年下来,总是能做出一点成绩的。”张策表示,通过在基层几年的打拼,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不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,有做灯具批发的,还有开洗车行的,但都在不属于自己专业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。
<p font-size:14px;text-indent:37px;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="" style="color:#555555"> 小村官大事业,起点低后劲大。农村既是实现理想的舞台,又是磨砺人生的学校。或许有人会说,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,却回到农村做了一名普通的“大学生村官”,值吗?面对种种质疑与非议,张策也曾彷徨,也曾犹豫,但他用这8年来的工作与创业历程告诉我们:扎根基层,大有作为。服务群众是他的光荣使命,造福乡里他无怨无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