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威这个名字,听起来会让人产生“威风”“威武”的感觉,但是见到真人就会发现,他就像邻居家的大男孩儿一般,一身休闲装束,让人觉得他喜欢无拘无束的状态;一副黑框眼镜加上说话时的慢条斯理,有一种典型的技术宅男气息。但就是这样一个“邻家男孩”,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创业历程。
李威说:“做网站啥的都是为了好玩,赚不到啥钱。所以我就想自己开发个产品,然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做销售,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。”
李威压抑住内心的激动,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,并联系了深圳的一些朋友,让他们帮忙评估平衡车生产的难度。那边的反馈很快过来了:双轮平衡车价格非常高,动辄几万元;每辆车子重量在50公斤左右。李威想:“如果能有一款既便宜又轻便的平衡车,市场前景一定不错。”怎么减轻重量呢?李威发现,当时的平衡车的重量主要集中在电机上,而电机与轮子是一体的,如果减少一个轮,体积和重量就会相应缩小和减轻。
2013年4月,飞轮威尔电动独轮平衡车终于进入了测试阶段,李威几个人经常骑着车,不停地在路上进行测试跑圈,刚开始技术有偏差,大家免不了摔跟头。有时为了测试一块电池能跑多远,他们需要一直不停地跟着车子转圈,直到电耗完为止。这年的10月份,独轮平衡车的测试基本没有出过什么问题,李威决定进行小规模的销售。第一批独轮平衡车生产了80台,单价定到2499元,结果一售而空。李威说:“之所以能顺利售完,是因为我们在前期测试时,就不断在网络放出骑行的小视频,累积了很多意向订户。”
起飞,多轮驱动靠创新
2014年年初,“飞轮威尔”进一步扩大销售、运营队伍,布局国内的经销商网络。李威按照一个城市一个独家代理的标准,迅速布局了100座城市。“飞轮威尔”也继续研发新产品,比如其中一款加入了拉杆功能,可自由伸缩。当年4月份,李威专门针对独轮平衡车开发了一款App。“产品程序需不断优化升级,把程序放在服务器端,用户通过App就能自己更新程序。”李威说,“App可用于检测如机器温度、电池电量以及行驶里程数等机器运行状况,更加方便用户使用。”
2014年年底,“飞轮威尔”接受了德国RTL电视台的专访,并吸引了比利时、瑞士等多国的大客户。当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左右,其中国外销售额约400万元。2015年4月,“飞轮威尔”又生产出双轮平衡车。“独轮车还需花精力去学,快的话也要1小时,而双轮易学性更强。”李威说。
2015年12月29日,飞轮威尔公司在郑州楷林IFC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全新概念的智能mini云汽车——小i云车(icarbot)。因为未发布前,这款车就在12月8日的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露足了脸,当天到场的新闻媒体、商家等济济一堂,现场人潮涌动。
李威说:“我认为创业者的春天已经到来,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倡导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各种支持性的政策相继出台。这就是机会,国家政策助力我们实现梦想,青年人更应该焕发出应有的激情和创造力。